發布時間: 2017-06-22 17:29:52
第一個誤區:傳統單體應用不加修改,就進行虛擬機或容器的部署
第一個誤區是傳統單體應用不加修改,就進行虛擬機或容器的部署。這樣做的問題是打包的東西太多,應用配置起來非常復雜,無法實現橫向擴展,更有甚者一臺物理機里只跑一個容器,完全沒有享受到容器帶來的好處。
第二個誤區:不想修改應用,而期望虛擬化層的技術改進
第二個誤區是不想修改應用,而期望虛擬化層的技術改進,達到“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效果。例如希望虛擬機或容器能夠達到物理機的性能,雖然Intel等廠商在硬件層面針對虛擬化做了很多改進,但會大大降低應用的可遷移性和靈活性。所以云計算的用戶首先要意識到,虛擬化必然會造成性能損耗,應該通過應用的改造,去利用云計算的橫向擴展能力,從而抵銷這種性能損耗。
第三個誤區:期望對虛擬機進行細粒度的調度,感知物理機和機架
第三個誤區是期望對虛擬機進行細粒度的調度,感知物理機和機架。傳統的運維通常會問為什么云計算不能提供遷移的功能,把應用從一個機器遷移到另一個機器或者把應用分布在不同的物理機甚至機架上。實際上還是把云計算當成傳統的物理機來用。
第四個誤區:喜歡指定所有的機器的規格,然后進行一次性購買
第四個誤區是喜歡指定所有的機器的規格,然后一次性進行包年包月購買。很多企業即便用了云計算,也希望提前一次性購買未來一年內用到的所有機器。云計算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彈性伸縮,所以并不是一次性購買就真的會降低成本,相反有些時候購買夠用的資源包既有靈活性還能減少一定運維成本。
第五個誤區:全公司共用一個賬號
第五個誤區是全公司共用一個賬號,這個賬號由運維控制,所有的操作都要通過他的批準。實際上每一個云計算平臺都是有賬號和子賬號的管理體系的,云計算的彈性就是為了實現自運維,而不是需要層層審批的傳統方式。
第六個誤區:不規劃和使用VPC進行隔離
第六個誤區是不規劃和使用VPC進行隔離,隔離性上有很大的問題。
第七個誤區:期望完全由基礎設施層解決應用的高可用問題
第七個誤區是妄圖由基礎設施層解決應用的高可用問題。比如內存的數據或硬盤的緩存,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哪些數據堅決不能丟,這些都是你的應用才知道的,云平臺并不能區分。
第八個誤區:所有的機器都帶公網IP地址
第八個誤區是所有的機器都帶公網IP地址,并且使用用戶名密碼登錄,這些做法都會為系統帶來安全隱患。
第九個誤區:自己搭建數據庫、大數據平臺等公共基礎設施
第九個誤區是自己搭建數據庫、大數據平臺等公共基礎設施。這會大大增加公司的運維成本,而實際上每個公有云平臺都提供了相應的PaaS平臺來提供這些服務。
如何發揮云計算優勢
現在企業在應用開發和遷移的過程中要明確企業上云的理念,明確企業應用云化,從而做到簡單的橫向擴展能力,使其能夠發揮云上的優勢。特別是應用層的設計,要考慮到這個應用未來是運行在云上的,要提供能實現彈性擴展和容災備份的機制,一般這種機制被稱為云原生(Cloud Native)。綜上所述,基礎架構層應該做到足夠的彈性和一定程度的調優,但不要做太多影響擴展性的調優。應用層應該向云原生發展,實現更好的彈性伸縮和持續集成/持續交付的流程,這樣兩者合作起來,才能有效地降低運維成本。
下一篇: 初入職場的你如何選擇技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