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基本通訊原理-vlan間通訊
劃分VLAN后,不同VLAN之間不能直接通信。如果要實現VLAN間通信,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 子接口
- 如圖2所示,DeviceA為支持配置子接口的三層設備,DeviceB為二層交換設備。LAN通過DeviceB的以太網接口(交換式以太網接口)與DeviceA的太網接口(路由式以太網接口)相連。用戶主機被劃分到兩個VLAN:VLAN2和VLAN3??赏ㄟ^如下配置實現VLAN間互通。
- 在DeviceA的以太網接口(與DeviceB相連的以太網接口)上創建2個子接口Port1.1和Port2.1,并配置802.1Q封裝與VLAN2和VLAN3分別對應。
- 配置子接口的IP地址,保證兩個子接口對應的IP地址路由可通。
- 將DeviceB與DeviceA相連的以太網接口類型配置為Trunk或Hybrid類型,允許VLAN2和VLAN3的幀通過。
- 將用戶設備的缺省網關設置為所屬VLAN對應子接口的IP地址。
圖2 通過子接口實現VLAN間的通信
主機A和C的通信過程如下:
- 主機A將主機C的IP地址和自己所在網段進行比較,發現主機C和自己不在同一個子網。
- 主機A發送ARP請求給自己的網關DeviceA,請求網關的MAC地址。
- DeviceA收到該ARP請求后,返回ARP應答報文,報文中源MAC地址為VLAN2對應子接口的MAC地址。
- 主機A學習到網關的MAC地址。
- 主機A向網關發送目的MAC為子接口MAC地址、目的IP為主機C的IP地址的報文。
- DeviceA收到該報文后進行三層轉發,發現主機C的IP地址為直連路由,報文將通過VLAN3關聯的子接口進行轉發。
- DeviceA作為VLAN3內主機的網關,向VLAN3內發送一個ARP廣播,請求主機C的MAC地址。
- 主機C收到網關發送的ARP廣播后,對此請求進行ARP應答。
- 網關收到主機C的應答后,就把主機A的報文發送給主機C。主機A之后要發給C的報文都先發送給網關,由網關做三層轉發。
VLANIF接口
三層交換技術是將路由技術與交換技術合二為一的技術,在交換機內部實現了路由,提高了網絡的整體性能。三層交換機通過路由表傳輸第一個數據流后,會產生一個MAC地址與IP地址的映射表。當同樣的數據流再次通過時,將根據此表直接從二層通過而不是通過三層,從而消除了路由器進行路由選擇而造成的網絡延遲,提高了數據包轉發效率。
為了保證第一次數據流通過路由表正常轉發,路由表中必須有正確的路由表項。因此必須在三層交換機上部署三層接口并部署路由協議,實現三層路由可達。VLANIF接口由此而產生。
VLANIF接口是三層邏輯接口,可以部署在三層交換機上,也可以部署在路由器上。
在圖3所示的網絡中,交換機上劃分了2個VLAN:VLAN2和VLAN3??赏ㄟ^如下配置實現VLAN間互通。
在Device上創建2個VLANIF接口并配置VLANIF接口的IP地址,保證兩個VLANIF接口對應的IP地址路由可通。
將用戶設備的缺省網關設置為所屬VLAN對應VLANIF接口的IP地址。
圖3 通過VLANIF接口實現VLAN間的通信
主機A和C的通信過程如下:
- 主機A將主機C的IP地址和自己所在網段進行比較,發現主機C和自己不在同一個子網。
- 主機A發送ARP請求給自己的網關Device,請求網關的MAC地址。
- Device收到該ARP請求后,返回ARP應答報文,報文中源MAC地址為VLANIF2的MAC地址。
- 主機A學習到網關的MAC地址。
- 主機A向網關發送目的MAC為VLANIF接口MAC地址、目的IP為主機C的IP地址的報文。
- Device收到該報文后進行三層轉發,發現主機C的IP地址為直連路由,報文將通過VLANIF3接口進行轉發。
- Device作為VLAN3內主機的網關,向VLAN3內發送一個ARP廣播,請求主機C的MAC地址。
- 主機C收到網關發送的ARP廣播后,對此請求進行ARP應答。
- 網關收到主機C的應答后,就把主機A的報文發送給主機C。主機A之后要發給C的報文都先發送給網關,由網關做三層轉發。